证实了,第一反应是心疼。

经过一整个白天,罗父罗母早已有所准备。他们是社会人士,有一定的人脉关系,多方打听之下,总算明白了昨日公园里发生了什么,周遭环境是什么样,具体案件细节如何。

当蒋飞掏出笔录本再一次询问,罗明昨日一整天的行程时,罗母迫不及待地打断道:“明明!昨日傍晚六点,公园里有一个男人在吊环上摔死了,疑似意外,附近没有监控、没有目击者,警方如果问你话,你如实回答就行了。”

“嗯……”罗明小声。

蒋飞无奈地捂住额头,他就知道会这样!未成年人老实,很大可能会自首坦白,可成年人一个个都是人精。

你们都把案件细节都告诉他了,干脆也代替对方发言好了。

“小罗同学,你能回忆一遍,你昨天下午放学后到晚上八点的行踪吗?”

罗明低下头:“我昨天放学后……”

罗母立刻打断道:“明明,你快告诉警察同志,你昨天放学后去书店买书了,然后我给你打了一通电话后,六点过你就在家了。”

罗父也催促道:“是啊明明,你把你昨天买的书拿出来,给警察同志看。”

罗明没有说什么话,把书包里一堆辅导书翻了出来,放在两位警官面前,全都是封皮崭新的书。这一点似乎能证明什么。

“请问你六点过在家,有什么能证明吗?”

其实罗母打过去的那通电话,如果去查电话信号,确定接电话的地点到底是公园还是书店,便一目了然。

可这个案子比较特殊,案发者是一个少年,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比较重要。局长说了,希望采取怀柔手段,希望少年自己交代清楚。不到最后关头,这些证据会压而不放。

毕竟电话信号不是决定性证据,只能证明案发时,罗明人在公园,有一定嫌疑,可不代表每一个在公园的人,都是犯人。

“我和妻子能够证明。”罗父微笑道,“孩子早早就回家了,跟平常一样,我们一家三口上桌吃饭,还其乐融融地一起看了电视。”

蒋飞:“……”

他可是办案多年的老刑警了,怎么会信这种话?

现实中常常出现家属包庇的情况,所以家属的口供可以参考,但在刑事案件

章节目录